陈文玲最新演讲: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国产业发展趋势

2021年10月22日上午,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——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开幕,期间“第六届制造强国高峰论坛暨“十四五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峰会”盛大召开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、执行局副主任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国务院政研室综合司原司长,博士生导师陈文玲出席并作《凤凰体育》主题报告,以下为演讲全文,未经本人审阅,只作学习参考使用。

微信截图_20211119103127.png


01

疫情下,中国制造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

美元从世界货币之后开始逐步衰落、转移,到现在为止美国的制造业占美国GDP总值的比重10.8%。

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美国制造业的比重世界33%,中国才2.18%。

经过这么多年不断推进,制造业虽然比重下降,但现在占到全球的30%左右,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优势。

如果把这个优势丢了的话,那我们和美国的竞争靠什么?

特别是抗击疫情中,大家非常清楚现在中国有强大的制造能力,所以使我们保持了内循环,百姓的衣食住行有制造品,有顺畅的流通体系、物流体系,无接触服务、网上销售.....
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时期,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“十四五”规划了2035的总体目标,所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总的判断,中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。

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,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,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,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。

制造业优势实际上是我们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、大国竞争博弈非常激烈情况下的底气。

我刚才谈到美国制造业占GDP10.8%,现在美国制造的产品只能满足市场本身不到40%,那么60%以上要靠进口。

从多少个国家进口?102个国家。这个国家最大的是谁?是中国。在美国的贸易利差中,中国占到了45%—48%。
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抗击疫情,特别是现在国际物流体系受阻,集装箱运费飞涨,美国的货架开始扫货,开始空降。

今年上半年美国大举从中国进口商品,上半年1.6万亿,现在已经超过2万亿,但还满足不了需要,为什么呢?制造业额缺乏。

中国制造满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,也满足了疫情下那些生产停滞、经济活动停滞国家的市场,因此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—3季度上升了22.7%。

我觉得这是中国制造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,是在疫情中遭受公共危机、经济危机的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内在的迫切需求。所以我们这个优势如果丢了的话,未来我们的抗风险能力,大国竞争博弈能力就急剧下降。

美国从小布什时期就开始下工夫要重振制造业,先后推出了“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”、“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”,到特朗普时期急了,要求美国企业回流,把相关人叫到白宫约谈。

但是美国制造业回去了吗?没有。

2019年美国的制造业,咱们服务业是少数的,在中国产生的销售额,也就是销售在我们中国的销售额是多少呢?7000亿美元,2020年是8000亿美元。美国从制药企业到芯片企业,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,而且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。

我们调研发现,美国制药企业拿到中国上市的药品都是在美国上市以后的仿制药。

近些年,为了争夺中国市场,这些企业在中国上市的药品特别是创新药,和美国同步,从二期临床、三期临床开始就同步。

所以大家看到,中国产业配套能力这么强,我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对世界巨大的贡献,我们产业培养能力太强了,所以这些跨国公司尽管有的为了规避贸易战转移到了印度、越南,但总体上看是“1+N”的战略,“1”就是基地在动,然后加N个工厂,从第三方不受制裁的国家出口,像越南这些国家都拣了大便宜,当然疫情制造业也在回流。

所以我想我们谋篇布局,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把制造强国、创新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。战略支撑是四个面向,即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”。

大家知道,我们实行的制造业是非常了不起的。

苗圩部长以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:“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三梯队”,但是现在可以看到,世界知识产权机构发布了权威数字,中国最新排队已经上升到了第12位。

所以实际上我个人判断,我想我们制造业已经从第三梯队迈向了第二梯队。



02

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迈向新的台阶

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,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,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。

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迈向新的台阶,不光是从整个国家来看,从省来看也不得了,一些省份,一些城市超越速度非常之快。

两个省GDP超过10万亿,广东去年是11万亿,排在中国第一位,已经超过俄罗斯一个国家的总量。第二位是江苏,10.3万亿,第三位是山东,7.31万亿,第四位是浙江,6.46万亿,第五位是河南,5.5万亿,第六位是四川,4.86万亿,第16位是辽宁,2.5万亿元,东三省第一位。沈阳6571.6亿元,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为23位。

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不会变的,除了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地提高,首先城市化率现在达到56%,每年新增就业人数是800万—1000万,每年毕业大学生大概是900万,硕士生30多万,博士生3万,所以城市化率还在提高,人力资本总量还在扩大。

2020年我们实现了零贫困,这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。

将来制造业发展,我们还有非常重要的基础。

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,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世界前列。从硬基础设施来看,高铁、铁路、公路、高速公路、机场、港口......我们的高铁在未来可以到所有地级市,这样立体化枢纽城市,像郑州、成都,昆明都是米字型高铁,广州已经直接联通到香港,也是米字型高铁。

我国现在中心城市是9个,所以我们有一批将来是世界级的大城市,比如说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,起码这三个城市群未来是世界级的城市群,它的雏形已经出现了。

我觉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上能满足我们制造业快速发展、高速发展、稳定发展的流通现代需要。

因为现在制造业的重构,产业链、供应链、服务链、价值链,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非常大的变化。

以前的制造业是生产最终产品,现在的制造业是中间品。从WTO的统计来看,全世界的贸易2/3是中间品,东亚贸易4/5是中间品。中日、中韩之间的贸易4/5是中间品。

所以我们的基础设施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。

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,走向更高水平制造,走向产业链高精化、现代化的更为先进的基础,这个方面中国也走到了世界前列。

我觉得美国如果不和中国合作,它是追不上的。

比如说5G到去年年底是71.8万个基站,8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是110万个基站,未来到2025年会实现全覆盖。

美国现在还不接受,挑唆一些国家抵制5G,我想抵制的结果就是我国再过几年5G全覆盖了,5G派生出来的智能制造、智能生活场景更大范围地应用,在应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,世界对中国得仰视了。

等到那时美国回过头来再和中国合作,我觉得为时已晚。



03

”十四五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历史时期

“十四五”是第二个百年剩余30年的启动期,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历史时期。

在这30年,又分了两个阶段: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;一个是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这两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,实际上这决定中国的命运。

中国能不能成为强国?中国能不能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?这9个字很简单,但是能不能实现?现在取决于几方面的力量。

一方面是美国不肯,美国是全方位、全政府的方式来遏制、打压、围堵中国,就是要阻止这种步伐。如果说中国能够超越美国,那么它的结果是什么呢?它的结果是美国失去了它的霸权主义。

最近英国智库、日本智库作出判断,2028年中国会超越美国,但还不是真正的超越,只是总量的超越,我们的人均现在是美国的1/6,我们总量超越的时候,是美国的1/4。真正到了超过美国2倍的时候,我们才是美国的1/2。

第二,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不仅规模大,而且是高质量。刚才李部长说的汽车价格问题,同样的原材料,产出高,真正把制造业的短板补上了,我们处于原始创新、基础共性的颠覆性的技术能走在前沿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发生在欧洲,第二次、第三次一直到现在,美国占原始创新的80%,所以我们真正的科技上去了,是第二个标志。

第三,现代社会治理能力上去了。所谓现代的举国优势,我们能够把全人类的制度文明集成起来为我所用,使我们既有这种举国的优势,又有符合经济规律、人类发展规律、社会治理规律的现代新的优质制度供给,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才能说真正的超越。

大家也看到了,现在围绕五个领域重构产业链,包括药品、半导体、稀土、电池、重要资源,美国抓住的是这五个领域。

我觉得我们要抓紧时间提升装备制造水平,现在我们的装备制造业上去了,但是质量还没上去,核心的、价值最高的零部件还没上去,基础原材料还没有上去。

比如说芯片,飞机99%的芯片靠进口,汽车95%的芯片靠进口,我国高端的汽车、高端发动机75%靠进口。

我们的长板很长,短板很短,刚才李部长说我们怎么能断长板、补短板,这些装备都非常非常重要。




04

三条主线

未来我们有三条主线:一是双循环;二是创新;三是绿色低碳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现在已经创造了很大的优势。

第一,新基建。包括5G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、超级计算、物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充电桩等等,这些新基建和我们原来的硬基础设施结合起来,中国将发生一个飞跃。

第二,新技术。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,原始创新形成的共性基础基础供给体系和创新链,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生命健康、脑科学、极地、深海、生物育种等等。

第三,新业态、新模式。数字贸易、服务贸易、数字服务、数字医疗、数字教育、数字社会、数字农业等;数字产业集群等等。

第四,新材料。高性能复合材料、前沿新材料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、先进高分子材料、高端金属结构材料、特殊金属功能。这个我们是落后的,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把短板补上去。

第五,新能源。太阳能、地热能、风能、海洋能、生物质能、核能等等。

第六,新制度供给。政府公共政策采购体系。

制造业在规模优势上转向高质量发展,我们将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中心,因为全球的供应链在美国推动下,成本驱动下会重构,重构的最后会形成三极:一极是在亚太;一极是在欧洲;一极是在北美。

整个的供应链会因为中国向东移,那两极会越来越弱,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这一极会成为世界的重心。

中国会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:电子信息、汽车、智能家电、机器人、绿色生化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;聚焦新一代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绿色低碳、生物制药、数字经济、新材料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自主可控的制造业生态体系:形成一批产业链集聚的产业链、供应链、服务和价值链。

制造业产业配套优势:中国制造业完备的体系,41个大类、207个中类、666个小类一应俱全,工信部已经评出507家单项冠军企业,排在第一位的是宁波,39个。这个数据可能要更新,我看评出来4万家专精新企业,4000多家单体冠军企业。

所以我觉得工信部在这个方面产业配套能力,特别是产业链的集成能力方面,方向对、步子大、做的动作特别扎实。

制造业规模优势:2020年制造业产值达到31.3万亿元,对世界制造业贡献比重接近30%。进出口今年上升了22.7%,但是运量下降了0.3%。说明什么呢?说明我们进口的价格增长了,出口的价格也增长了。

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比今天更强,我们建立一个制造强国,从而实现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,向这个目标迈进!谢谢各位!


口述:陈文玲

编辑:于   红

来源:先进制造商学院

推荐阅读:李毅中:“十四五”装备制造业的新担当